國立中山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本所教學與研究特色七大項

(一) 空氣污染控制技術:
對大氣O3及VOC及TSP來源特徵分析及空間分佈模擬、蓄熱式觸媒處理VOCs及污染土壤、生物濾床技術於工業界臭味及排氣VOC控制、臭氧洗滌技術於臭味控制、光催化氧化及還原技術、奈米光觸媒製備及室內空氣淨化、重金屬汞量測及處理技術、節能減碳新技術研發。
(二) 水污染及處理技術:
開發新無機膜開發及應用、單壁及雙璧奈米碳管吸附水中污染物及處理效能、大高雄地區自來水水質提升之生物性調查研究、陶瓷薄膜處理程序結合生物活性碳降解反應程序及應用、套裝化薄膜生物反應器在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的應用。
(三) 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
以生態工法進行河川污染整治及污水處理、地下水污染之現地化學及生物整治技術、工業廢水回收技術研發與應用、利用綠色溶劑-離子液體去除廢污水中之污染物質、污染場址調查技術之開發、健康風險評估及風險管理,底泥調查及整治、奈米鐵產氫技術加速對污染場址之生物整治,結合不同技術之整治序列及生命周期研發最佳化整治技術等。
(四) 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回收技術:
除了持續進行廢輪胎、廢橡膠資源化技術,對於生質柴油副產品甘油、廢油泥、農業廢棄物等廢棄物能源化再利用,建立環境法醫及污染場址之污染源追蹤技術,並研發本土風險評估參數建立性污染場址之全面性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之策略。
(五) 綠色能源及資源科技:
發展替代及清潔能源,如以厭氧發酵產氫技術提供替代能源,自然光之光催化產氫計畫,低硫裂解油生產技術,微波加熱與離子液體提高微藻生質柴油產率,發光二極體與太陽能材料技術研發,產氫技術與燃料電池材料研發。
(六) 新興污染物分析與處理技術:
存在於環境介質(水體、土壤及空氣)中之新興污染物,包括環境賀爾蒙、藥品及個人保健用品、阻燃劑、塑化劑、或消毒副產物等,利用奈米顆粒懸浮液製備、應用及其宿命探討,發展高效率微量分析檢測技術,探究可能之來源及前驅物,預測釋放至環境媒介中可能產生之環境宿命與流佈資訊,以評估公共健康風險及研發最佳化處理技術。
(七) 永續發展:
以節能、減碳、減廢及水回收之綠色整治技術研發,利用生命週期評估探討再生能源對移動污染源與對環境之衝擊並找出適合台灣之系統,綠色離子溶劑當催化劑提高產能產率或溶解纖維素以能源化,對再生能源政策與環境政策之最佳化評估。